本篇文章1213字,读完约3分钟


11月16日下午,首次来中国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与中国青年进行了交流。 对话持续了约1个小时,奥巴马以“机缘”开始了约15分钟的演讲,在之后的时间里奥巴马回答了8名中国青年和读者的问题。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11月15日晚乘坐“空军1号”专机到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 发盛佳鹏摄


11月18日,据香港《大公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上海青年交流活动的馀韵17日在上海流传,16日主持会议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于17日上午接受了香港《大公报》记者的采访
杨玉良认为,通过这种短暂的交流,奥巴马必须充分认识中国青年的能力,两国必须加强信息表达和交流,特别重视对各自文化的理解和理解。

作为大会主持人,杨玉良在活动开始和结束后与奥巴马进行了近距离接触。 活动开始前,他带着三个学生在电梯门口接奥巴马。 在对话中,奥巴马称赞杨玉良和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建议各自拍照,这是意外的,杨玉良似乎表现出了奥巴马的随和和亲和力。

活动结束后,杨玉良让奥巴马和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等人在电梯里下车,奥巴马简单地问了周围的人,问自己在会场是否整齐。 奥巴马对杨玉良说,他指的是周围的几个员工,他们的孩子在学习中文。 他衷心地说:“我想和洪博培一样学习中文。”

杨玉良坐电梯下了一分钟的楼梯,奥巴马感到重视中文和中国。 这应该也是奥巴马在演讲中向中国派遣10万人学习的第一原因。 至今为止在中国学习的美国人有1万多人,大大低于中国赴美留学生的数字。

关于奥巴马在演讲和问答中反复推销美国价值观,杨玉良认为青年们有自己的评价,不要以为他们会全面接受。 他说,那天晚上的活动结束后,网上看到很多人质问奥巴马,其中有些人猛烈谴责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行为。 他相信如果对话时间更长的话,一定有人会提出更尖锐的问题。 以前他在现场准备激烈的交战,交战也很正常。 结果,在不同的历史文化环境中成长,中美双方利害评价的标准不同。 这也需要中国学术界认真考虑,给予中国文化世界理解和理解。

杨玉良说,迄今为止,作为中美两国的合作模式,复旦大学和耶鲁大学一直有良好的合作,今后更重视人文学科和艺术教育的合作研究,设想双方可以合作研究今后20年到30年中美关系的迅速发展问题 他预计中美关系应该是未来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学者有必要加深理解和相互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复旦大学的美国研究中心是国家最初设立的专门研究美国的主要机构之一,也是国家高中第一个专门研究美国的机构。

作为美国研究中心的创始者,复旦已故校长谢希德教授为中美关系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85年,谢校长以其远见卓识和不懈努力,在内地高校中首创美国研究中心,并亲任该中心主任。此后,她多次亲赴美国,带回了美国国会持续资助复旦美国研究的诺言,也带回了美国人民的友谊。20年来,美国研究中心获得美国国会拨款资助近1000万美元。
不自然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