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70字,读完约9分钟

(声明:刊用《中国信息周刊》稿务经书面授权)

这次的事情给这个实验室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挫折,小组的8名研究生对迅速发展的前途感到担忧,整个小组面临着最近几个月期刊投稿中因不信任而被拒绝的情况,将来这些学生如何健康地成长

本刊特约记者/王莉萍

论文事件后,当事人浙江大学进行了调查。 关于这次调查的经过和现在知道的情况,2009年2月8日上午,杨卫校长在浙江大玉泉校区接受了本刊的采访。
中国信息周刊:论文的伪造对浙江省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调查学术不端行为的主体是当事人所在单位,在网上讨论很多,认为公平性可能会下降。 你能介绍一下浙江大调查过程的一些细节吗?

杨卫: 2008年10月16日,浙江大学药学院收到反映情况的来信。 药学部老师立即进行自我调查,初步调查后,贺海波书面研究后提交药学部,药学部将调查的资料提交浙江大人事部门。 10月26日,贺海波向学校递交了长达10多页的“检举书”,写了要求部撤回的信,也向领导承认了错误。

2008年11月13日在学校开会,根据《浙江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决定取消副教授的职务和任职资格。

11月下旬左右,我收到了两个海外期刊主编共同发的传真。 其复印件在这两个期刊上刊登了以贺海波为第一作者的一个投稿复印件,撤回原稿,委托浙江大学进行内部调查。 至此学校展开了更大范围的调查。 在校内寻找能证明问题的消息,包括财务会计、科研课题申报、论文发表的确认记录等。

12月2日,我对这两位期刊的主编说:“学校已经调查过了,同时解决了第一嫌疑犯。 对于涉嫌签署复印件的其他作者,他们主张事先不知道签名,贺海波也承认自己伪造了别人的签名。 因此,我想知道是否有证据证明这样的声明不成立,如果有相关的证据请告诉我。 我们会继续调查这件事。 ”。 从荷兰期刊主编那里得到了“我很高兴贵校进行了充分的内部调查”的回答。

最近收到了另一份国际期刊1月20日发来的信。 春节我在北京度假,所以直到2月5日我才看到这封信。

信中大致的复印件是:“我知道贵校领导对最近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很满意,但还有一个疑问。 我们刊登的复印件和其他期刊发表的复印件有一部分重复。 我们知道这个复印件被其他期刊撤回了,但我们的期刊以前刊登过。 如果是只有一篇原稿的多投现象,这篇原稿可以不取消。 请告诉我这篇论文除了一篇以上的投稿以外是否还涉及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

我们根据上一次验证的结果,当天给这个主编发了传真,这篇论文的图5证明了贺以前在博士的学习机构与别人合作的事业有关,文中作者的签名和机构签名不反映这个机构和合作者,这个复印件是浙江大学 我对这本期刊提出了撤回要求。

现在我们没有得到这些期刊主编们对其他签名作者的证词。 所有当事人都是一种说法(也就是贺海波随便签了其他作者),如果没有支持相反结论的客观证据,这些人证都构成证据链,都指向贺海波一个人,其他签名人涉嫌被释放。 除非有新的证据,否则我们不能怀疑涉嫌其他(擅自签署)签名的作者参与了虚假。 但是,如果有新的证据,我们还是会继续查的。 根据社会关心的情况,学校可以以一定的方式发表调查进展情况,但必须观察到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和权益。

中国信息周刊:海外期刊发表新闻需要各签名人的签名,贺海波是怎么得到这些签名和印章的? 署的实验室主任名字是浙江大规还是吴理茂独创? 发表所有的论文他都签了吗?

杨卫:据贺海波10月下旬与药学部调查组谈话,在涉嫌虚假的复印件中,文中印刷的通信作者e-mail是吴理茂的,贺海波通过期刊的电子投稿平台投稿时,写的联系e-mail 在上述我和几位期刊主编的信中,还询问了是否有证据怀疑上述论文中被列为签名作者的其他人联系了这些期刊,至今没有得到这些主编对这种行为的证词。

另外,并不是所有的期刊都要求版面费,相关的5种期刊中版面费几乎都不是。

吴理茂先生( 2008年7月前)是该研究小组的人事关系是浙江大学唯一的教师,因此大部分论文的通讯作者都签了他的名字,小组财务也由吴理茂负责。 如果作者和通信作者的事件没有发生,通信作者负责。

中国情报周刊:另一个争论是2006年以后实验室的16篇论文涉嫌抄袭,有贺海波签名的有5篇,与浙江大学发表的数字不同。 你怎么看?

杨卫:迄今为止我们调查的共有14篇疑似问题的论文,包括1稿2投的3组论文中的先发论文,也包括网上提到的另一组非浙江大学用第一作者的签名机构先发中文发表后用英语发表的论文 但是,涉嫌伪装、剽窃、故意1稿多投等重大学术欺诈行为的论文应该说主要来自贺海波,贺的8篇复印件中,剽窃了博士生导师的2篇研究数据。 两部分是自己的实验数据,一部分是剽窃复印件。 两篇是一稿两投,实验数据都是自己完成的。 两个实验数据都是自己完成的。 其中也有照片、证明书、数据、复印件的张冠李装。

另外六篇问题是:

前两个是两篇论文的一个图和数据的重复问题。 发表论文时,弄错了一组数据,这个研究生已经提供了资料证明是数据的采用错误。 流式细胞仪为两种中药测定的两组数据极其相似,测定结果放在一个文件夹里,但写论文时错误地采用了一组数据两次,另一组数据一次也没有使用。 其证据是那个博士的毕业论文有正确的图表和数据(学校档案中有论文档案)。 这种生粗心大意,没有证据表明有故意重复使用数据的动机。 由于两组数据非常接近,故意错误使用数据不能得到更有意义的结论。 已经要求作者向杂志提交订正数据。

第三篇涉嫌一稿两投。 根据验证,作者在投稿后表示同意从期刊上收到一封邮件,但之后推迟了一年没有刊登。 作者又在别的期刊上投了论文,结果两家都前后刊登了这个复印件。 这些往来邮件作为证据。 论文出版后,他联系出版社撤回,但没有回复。 最近又给出版社写信撤回论文,但没有回复。

第四篇是怀疑图像有问题。 这个文案与关于贺海波一稿二投的论文在不同的图注下使用了相似的图。 药理学专家鉴定的两篇论文的照片是一样的。

根据提供的14天和4周的实验原始资料,实验4周内有相应的完整照片,可以代替现有复印雷图像的功能。 据此,解体贺的文案没有采用4周的照片,弄错了14天的照片。 两个副本的直方图在数据上确实非常接近,但对应的mrna结果有细微的区别。 特别是第二、三门课程的β-actin有区别。 因为这个复印件本身没有发现学术不端行为。

另外两组复印件疑似为中国英语一稿两投。 这两篇论文首先用英语发表在海外期刊上。 英语论文的第一作者是李院士博士后。 这个博士课程后,到了新单位时,同样的两个复印件用中文发表在国内期刊上,不要求李院士,让李院士随便成为中国稿子的第一作者。 作者承认在发行中文之前没有得到李先生的同意。

中国信息周刊:自读博士以来,贺海波从事学术工作多年了,伪装集中在2007年至2008年,证明了什么问题? 今后有那些措施吗?

杨卫:这个实验室一共发表了20多个复印件。 现在,其中检测出十几篇左右的不同学风问题。 这个实验室的学风和管理确实有问题。 有学校相关的措施、制度,就是不能贯彻执行。

2004年学校颁布了《浙江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在教师、博士课程后,提出了研究生和本科生进行学术活动时应遵守的学术道德规范,违反学术道德规范,根据情节和结果轻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意见。 目前,学校成立了以学校常务副校长为领导、以学校领导、相关功能部门和院系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术道德问题调查组,调查涉嫌违反学术道德的教师,提出解决意见并向学校报告。

另一个设想已经提出议题,加强新教师、博士后管理教育工作,即从教育角度制定正规、明确的流程,一年对新教师进行一次培训,不要对新博士后每三个月接受管理制度的培训 另外,通讯作者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等文案也要普及教育。

中国信息周刊:李连达院士第一工作的这个药理学实验室近年来第一做那些工作吗? 贺海波事件影响课题研究了吗?

杨卫:药学院只有50多名教职员。 成立当初的实力相对薄弱。 2004年李先生受雇于浙江大学药学部(兼职)院长,关于中药药理的这个实验室是在那一年成立的。 应该说中药药理学这个实验室是从无到有的。 药学部近年来发展迅速很好。 一级学科的评价进入前五名,整体迅速发展的势头正在提高。

这次事件的出现给这个实验室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挫折,小组8名研究生对迅速发展的前景感到担忧,整个小组面临着最近几个月期刊投稿中因不信任而被拒绝的情况,将来这些学生如何健康

现在没有时间和李院士对这个研究小组未来的迅速发展进行信息表达。 学校已经指定了一名员工管理这个小组的研究生,另一名担任副所长的教师兼任这个小组。 但是带研究生需要专业水平高的指导教授。 ★2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不自然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