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34字,读完约3分钟

昆明10月27日电题:基诺人30年:中国最后查明的少数民族

保旭记者

清晨的基诺山笼罩着云雾,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74岁的基诺老人像往常一样坐在基诺山寨的民宅里,敲着他熟悉的“毕吐鲁”乐器,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访问了基诺山。
这位老人被称为沙车,是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基诺族中德高望重的老年人,代表基诺人到北京进行过文化展示,也与云南有名的民族学者讨论过基诺文化。 10月26日,记者和团一起访问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基诺乡,在小雨中的基诺山寨见到了这位老人。 作为推进基诺文化的大使,他很健谈,很高兴接受媒体的采访。 他向记者解释了基诺乡30年来的变迁,基诺人民的安居乐业。

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关于基诺族的汉文记载始于18世纪。 基诺山盛产普洱茶,所以从明朝初开始汉族商人就进来宣传栽培茶制作茶的技术。 基诺人是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明确了1979年成为中国第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当时基诺族人口只有七千多人。

基诺族没有复印件,许多历史、文化都是由祖祖辈辈的口述传下来的。 沙车老人作为经历过基诺族两种社会形态的证人,谈论变化,脸上露出喜悦。 “结实而不易着火的木柱石基瓦顶“竹楼”代替了不结实而不利于防火的茅草顶竹楼。 茶叶、水果等商品不再用于物品交换,已销往外国。 水库、电站、拖拉机和家电产品在我们这里。 ”。

基诺族文化的迅速发展也是最让沙车老人骄傲的事件。 刺绣艺术和竹编工艺是外国游客迷恋的手工艺品,由口弦、“毕吐鲁”、“七柯”、“塞吐”、碇和钹等乐器组成的民间音乐也受到外部的欢迎,在中国各地多次展示,民间流传的神话传说和故事和诗也为基诺人注入了神秘的色彩

基诺乡有很多年轻人在地方大城市学习和打工。 世俗观念的变迁出现在这一代基诺人身上。 纹身是基诺人的风俗,象征着男人的勇敢。 14岁以上沙姓的年轻人见到记者有点害羞,给记者看了一摞自己最擅长的纹身——英语单词。 他对记者说:“姐姐已经嫁到外地去了。 这是姐姐教我的话”。

同行的导游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基诺乡实行了许多经营方针,以林为主,砂仁、茶叶、紫胶等经济作物迅速发展。 旅游业也在当地悄然兴起,基诺乡的基诺山寨就是典型的例子。 利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旅游快速发展的特点,基诺山村凭借独特的民族文化成为当地旅游的重要车站,平均每天有近500人去基恩山寨旅游。

记者沿着湿滑的竹板路走出基诺山寨,已是中午时分,这时天气转好,整个基诺山被阳光笼罩。在沙车老人一家的竹楼外,老人一家已经开始午餐,香草烤牛肉的香味飘散开来。记者不由得想起了沙车老人说过的话:“基诺人宗拜太阳,只要有太阳的地方,我们基诺人的生活就会越来越美好。”(完) 【:唐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