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44字,读完约3分钟

5月12日,汶川从脚下的悸动震撼了人们的心。 在悲伤中,我们不由得想“要是早一天知道就好了”。 一张“过蟾蜍大街”的照片引起了人们的争论——我们无视自然的预告了吗?

但这真的是预告吗?

生活中流传着广泛认可的、不一定立足的理论,我们称之为“从以前就流传下来了智慧”。 例如,动物是地震前兆的使用者,被认为具有人类没有的超能力。 蛇类红外传感器、穴居动物对振动极其敏感,多个大型动物对超声波和二次声波的独特能力……随着城市人越来越远离自然和生命,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开始潮汐,开始派生神秘主义色彩。
就像提供了这种“超能力”的证据一样,也为科学和动物的预报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持。 当地板块之间积存的能量超过受力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会发生地震。 应变引起的电磁变化等现象是地震的微观前兆,这些微观现象有可能引起动物行为、地下水异常等宏观现象。

研究者对地震前兆的有趣程度有着鲜明的文化差异:关于地光、地下水及动物行为异常的研究大多来自东方。 西方偏向于微观前兆的数据观察。 不列颠百科表示,地震学家知道的动物行为异常多,没有确凿的证据。

宏观前兆容易引起大众的注意,一部分源于对明确性的渴望。 如果心理压力太大,我们倾向于在事物之间寻找关联,觉得可以控制未来。 监听微观前兆需要特定的设备,但记述宏观前兆需要一只眼睛和足够的想象力。

唐山大地震后,总结了地震前动物的异常行为,但未见蟾蜍的身影。 唐山地震前不安的鸡老鼠,这次没有任何动静。 几十里外的绵竹蟾蜍大举行动时,震源地汶川的蟾蜍推着士兵不动,反而与千里外的江苏遥相呼应。 关于这一点,我不知道怎么解释“智慧从以前就传来了”。 蟾蜍是“遥感主义者”,距离越远,反而对地震越敏感?

从2005年到现在,重庆、成都、长春、唐山、江苏等地记录的“蟾蜍游街”达到了10多件,除了让人感到新鲜和心毛之外,还没有指实质性的大地震。 反而这些事件的发生时期给了我们另一种可能性。 除了山东、长春等北方城市7月发生后,其他事情都集中在4、5月。 气候原因不应该优先考虑吗? 毕竟,大地震是小概率的事,就像打喷嚏用双色球不开大奖一样。

你可以相信动物的灵感,做足震前准备;但也请相信,只有科学的决定、评估和手段,才能尽可能减轻灾情,度过灾难。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次预报成功的海城大地震,基于的是对前震的拆析,而不是一个哪些惊慌失措的动物。敬畏自然是必需的,但不应该以对科学的非理性排斥为代价——因为,正是科学告诉我们应该敬畏自然。(刘念龙) 【:朱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