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90字,读完约2分钟

中新网1月17日在中国科学院网站上报道,2005年1月18日中国从人类第一个地面到达南极冰雪圆顶a顶端后,中国第24届南极科学试验内陆冰盖调查队于2008年1月12日再次在被称为“人类无法接近的极”的南极内 与上次不同,这次科学试验包括在冰圆顶a上对天文台所在地进行综合考察和我国第一个小型光学望远镜阵列cstar进行天文观测。 南极冰圆顶c被证实是目前地球上最好的天文观测台地,由于地形的相似性,中国取证队员最初登陆的冰圆顶a很可能是更好的天文台地,为中国天文学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2006年底,中国天文学家和天文仪器专家共同提出了第一个南极天文设备的研究开发计划,即中国南极小望远镜阵列cstar的研究开发。 这个计划由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国家天文台合作完成,其中望远镜本体由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负责研究开发。

这次天文台所在地综合调查活动由中国南极天文中心领导,是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天文学家共同参与的国际合作项目,该项目已经纳入“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的核心计划——熊猫计划。 其中,望远镜部分包括cstar和3台50cm/75cm的施密特望远镜( ast3 ),现在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正在开发ast3,计划于2009/年安装在冰圆顶A。

cstar是将4台14.5口径的宽视场望远镜安装在同一框架上构成的小望远镜阵列,视场角为4.5°x4.5°,焦点比为1.2,分别配置白色光和g、r、I四种滤波器,检测器为1kx1k框架转移ccd。 cstar的科学目标是监测变星和进行统计分解,寻找系外行星、超新星等。 为了验证南极严酷环境下望远镜的工作状况,4台望远镜分别进行了低温环境试验。 在短短10个月的时间里,cstar于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发成功的2007年10月10日通过验收。

2007年11月12日,cstar被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调查船运往南极,于2008年1月12日安全到达南极内陆最高点冰圆顶a。 现在,参加这次科学试验的两位天文学家设置了cstar和中、澳门、美共同开发的台地测量用南极高原天文自动观测所pla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