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06字,读完约6分钟


2008年1月4日,湖北宜昌商家出售的锅蒸方形馒头。 中国国家标准委员会表示,新发布的面粉馒头相关国家标准是推荐标准而不是强制标准,不要求强制执行。 网上流传着“新基准规定了馒头的形状”的说法,但新基准没有相关要求。 面粉馒头国家标准( gb/t 21118-2007 )于2007年10月16日公布,由河南兴泰科技实业有限企业、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河南工业大学和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起草,主管部门为国家粮食局,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收 刘君凤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信息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采用。

阅读提示

新年伊始,有关领域和地方政府的主管部门层出不穷,对有点不实的网络新闻辟谣,澄清了。 有消息称,“馒头事件”发生前后,全国警察学校不再招收本科生,公安部很快就会透露谣言。 另外,上海报道了“限制外国人购买”的消息,这种说法不现实……不久,就消除了谣言,明确为“流行语”,促使网络舆论反省。

“馒头需要圆的吗? 我第一次卖这么长的角馒头。 ”。 北京市朝阳区馒头店老板一脸茫然。 日前,有关“国家馒头标准”的消息在网上迅速传开。 根据信息,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了面粉馒头的国家标准,比较馒头的形状、体积等感觉方面,馒头必须是圆形或椭圆形,形态完善,很美……一时在网上舆论骚动,“角馒头

读者正在讨论“馒头周围”的时候,1月4日,作为这个标准发表机构之一的国家标准委员会来了,明确了关于馒头的形状没有具体的规定。

这样一来,事情似乎尘埃落定了,但“馒头事”留下的思考还没有停止。

网上流传着“包子圆不棱角”的舆论。

《国家标准》几乎成了笑话

1月3日,“国家发表馒头标准:应该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消息迅速在网上扩散。 据粗略统计,当天转载了约120个网站,其中包括主要门户网站。

在百度网站上输入“馒头标准”一词,相关网站、评论、投稿达到360万条。 多张纸介质也卷入了这场大辩论。

随之,多个网站不失时机地列出投票议题,网民作出了相当热烈的反应。

腾讯网据“包子是圆的没办法”的调查显示,参加投票的5万多名读者中,有3万4千人认为是笑话,“不知道制定者是怎么想的”。 另外,门户网站的调查显示,95%的投票读者不支持馒头的新规定。 舆论基本上呈现出“一边倒”的样子。

“馒头统一外形,完全不需要! 老百姓更关心的是馒头的品质和卫生”、“馒头国标,2008年的第一个古典笑话”……

读者把矛头指向相关政府部门,考虑“做标准化游戏”,为馒头公司做“代言”。 万一今后不符合标准的馒头发生变化,用“炊饼”、“馒头”等假名出现怎么办?

驳回政府的谣言:纯属胡说八道

是读者太盲从了,还是网络太急躁了?

1月4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刊登了《国家标准《面粉馒头》相关情况介绍》,标准全文对面粉馒头产品的形状没有具体规定。 而且特别是在这个标准规定中,面粉馒头外观形态完整,色调正常,没有黄斑、灰斑、黑点、白发和粘斑等缺陷,没有异物,“这只是在产品感官品质的基本要求方面提出了限制性的要求”。

然后,在网站上刊登了这个标准的全文。 这个号码gb/t21118—2007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面粉馒头”于2007年10月16日发布,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

“这个标准是国家的推荐标准,是对生产公司的指导标准,不是强制的。 ”。 负责人说,标准的目的是规范领域生产,提高馒头食品加工的质量和卫生水平,不单纯限制馒头形状的大小,馒头只能是圆的,完全是胡说八道。

“一点手的商家由于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缺乏标准,馒头的质量和卫生安全没有保障。 ’据一家馒头生产公司的技术人员介绍,市场上常见的有雪一样白的馒头,有石头一样硬的馒头,也有比面包更软的馒头。 关于内在的质量,通常人完全看不见,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标准。

“明显是坏的假信息引起的”,一位网民举出了他的证据。 这个情报的最初来源是都市报,报道没有确定的消息来源,全篇是“传说”,“由某公司负责人介绍”,显然没有深入寻求证据。

一位网友打破了“肥皂泡”,终于意识到自己浪费了“唾液”。 一位网友在反省:我们为什么总是被假信息欺骗? 读者是太盲从了还是网上不耐烦?

专家认为网络天生就具有“扩大效果”。

新闻稿越明确,推测空之间越小。

中国社会科学院委托“华闻网”编写的《2007年中国网络舆论分解报告》日前公布。 专家在报告中指出,随着网络的普及,新的舆论形成机制逐渐暴露出雏形。 这对培养中国公民社会有着开拓性的作用,但网络也成为谣言和传闻的扩散平台,应该关注其对社会稳定、社会和谐的影响。

专家认为开放的本能会给互联网平台带来“集约效果”、“扩大效果”。 虚假、虚假的消息通过网络扩散后,就会形成巨大的舆论“泡沫”,影响舆论和政府的决定。

“‘馒头的事’,我想还是因为新闻发布者没有关门。 首先,发表权的监督管理没有力量,所以可以有机地搭载不真实的信息。 其次,消息不清楚。 这个问题很专业,不懂说话,那个普通人一定会推测的。 ”。 中国媒体大学副校长胡正荣说。 他认为“公共新闻发表得越清楚,新闻量就越多,留在推测中的空之间就越小”。 网络时代,公众有一点新闻不同的解释,是正常的现象。 想正确传达新闻,取决于之前的准备是否充分,后续的证明和解释还不够充分。

国务院信息办互联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地方和领域政府主管部门,在发布新闻和解决突发事情时要改变对网络“不理、不用、不管”的现象,尽早讲、持续讲、准确讲、反复讲,提高舆论引诱水平,“这是相当有必要的!”(记者 吕绍刚) 【:闻育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