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67字,读完约3分钟

石家庄6月16日主题:天通一号卫星终端中的“中国芯”:使中国卫星移动通信能够自主控制

作者李晓伟

只有30多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科研团队,5年构建了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终端芯片组,打破了国外卫星移动通信行业核心芯片技术的垄断,支持了中国卫星移动通信的自主控制。 最近,这个项目获得了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这是国内卫星通信行业第一枚芯片,从材料到设计、制造技术,完全可以自主控制。 ”。 该团队负责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企业第54研究所卫星通信和广播电视专业部副主任王艳君说。 王艳君说,中国现在首要应用地面移动通信系统,依赖于广泛布线的通信基站,满足了顾客通信的诉求。 但是,在沙漠、极地、山区等极端环境下,地面移动通信系统无法复盖或者复盖不足,地震、洪水等恶劣的自然条件容易切断电力。 在这种情况下,卫星通信是唯一的通信手段。 但是,多年来中国没有自主控制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只能依靠海外卫星移动通信服务,受制于新闻的安全性和配置。

王艳君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地面通信系统全面瘫痪,只能依靠空投的卫星电话支持抗震救灾,但在灾害救援的重大关头,中国租用的海外卫星移动通信产品停止了10多个小时,进行救援 因此,年中国立项进行了天通1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开发。

作为卫星移动通信产业的核心,芯片组的研究开发是天通一号系统研究开发的重要中,是实现客户终端易用性和小型化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实现系统自主控制的核心环节。 但是国内卫星通信终端专用芯片的开发和应用一直很少。 为此,中国电科五十四所和十三所于年成立了科研团队,开展了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终端芯片组的技术攻关。

但是,这项事业并不容易。 王艳君说,卫星移动通信和芯片开发这两个行业的技术体系非常多和复杂。 另外,海外公司在世界卫星移动通信行业长期垄断,对相关技术的严格控制和封锁,芯片组的研发过程参考的公开资料复印件有限,整体方案粗糙,技术详细说明模糊,其指导作用有限。

面对困难,科研团队依然提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访问卫星移动通信潜在顾客和地面移动通信主流芯片制造商,了解顾客的诉求和地面移动电话芯片的设计经验,直到设计芯片和平台的验证 王艳君说,到去年12月,小费终于成功了第一次语音通话。

王艳君说,这个芯片性能优良,达到了40纳米水平,和当时主流的手机芯片处于同一水平。 其独特的算法设计实现了芯片弱电小于10毫瓦的重要技术指标为产业化和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

年8月,中国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第一颗星天通1号01星升空。 年5月,中国自主卫星电话实现了商用广播号。 目前,基于该芯片组设计的10多枚金星卫星终端产品已经成为应急通信、灾害救援、野外探测等不可或缺的通信保障手段,在沙漠、戈壁、极地、海洋等环境下,实现了与外界的稳定联系。 王艳君表示,使用该芯片组开发的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75%。

而且,中国电科五十四所还与高新兴物联、海能达等卫星移动通信行业的核心终端集成商建立了长时间的合作关系,将核心芯片组和终端处理方案应用于40家终端制造商的手持、手机、车载、车载等各种终端制造,卫星移动通信

“目前,中国在卫星移动通信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芯片技术也仍处在追赶阶段。”王艳君称,未来他们将一如既往,勇往直前。(完) 【: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