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5字,读完约4分钟

北京5月21日电题:通威“掌门人”刘汉元:中国光伏产业如何从“旁观”到“领先”

记者贺敕清

从世界水产饲料领域的龙头公司到世界新能源光伏巨头,实现了农业和新能源两轮驱动的“动荡历史”,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作为自己最高兴和骄傲的是,作为领域参加者

5月15日,刘汉元在四川成都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 王磊 摄

和很多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民间公司家一样,刘汉元创业最初的目的与处理“吃饱、吃”的大事有关。 20世纪80年代初,川渝地区水产年产量只有3万吨左右,平均每人每年不到半斤,“吃鱼难”成了“蔬菜篮子”的最大短板。 当时20岁的刘汉元发明了“水路金属网箱型流水养鱼技术”后,“下海”投身水产饲料领域,成长起来。

现在中国人均水产品的消费量已经超过世界人均水产品的消费量还是世界上唯一养殖水产品的总量超过渔业总量的大国? 刘汉元表示,中国水产供给的丰富程度随着产业的进步,依靠科学技术推动产业的迅速发展,农民增产,而且很多时期的民营公司也在其中与时代同行。

14年前跨境光伏产业时,通威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产饲料公司,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 与“农业+新能源”的本职工作并行,刘汉元说其来源于博士论文“各种新能源比较研究和我国的能源战术选择”。 “那时,我从能源供给开始继续思考。 用什么方法才能满足中国迅速上升的能源需求,保障能源安全呢? ”。

而且关于期外太阳能发电的价格,刘汉元心里很清楚。 刚进入光伏产业,一千瓦的光伏系统需要3万元到5万元人民币,每千瓦的发电价格需要2三元以上,但现在每千瓦的价格在0.4元以下。

“十多年前,中国几乎是国际光伏产业的旁观者,中国的核心原材料、核心设备都来自外面。 ”。 刘汉元说,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光伏产业的“领导者”,中国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也有利于提高领域的规模化程度,降低领域的规模化生产价格,从经济性的角度推进世界能源变革。

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光伏产业在世界上从“看不见”到“逐渐看到”,占世界光伏产业的不到十分之一到七成以上,刘汉元感慨万千。 他以高纯度结晶硅为例,介绍了当初通威刚进入高纯度结晶硅行业时,通威旗下的永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高纯度结晶硅每吨330万元左右,现在每吨可购买6,7万元。 售价下降到“零头”的背后,是市场的成熟,也是技术进步给人类带来的红利。

“现在世界上太阳能发电得到的能源价格几乎相当于10美元一桶的石油价格,这个数字将来有可能下降到5美元。 ”。 刘汉元说,采用中国制造的组件,阿布扎比光伏电站的电费每度下降1.35美分,加利福尼亚州光伏电站的电费下降1.8美分。 这意味着现在新能源的变革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不是进行更大的补贴,而是以经济性本身推动和加速变革。

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期间,刘汉元始终牢记民间经济、新能源及中国农业农村的迅速发展,他的提案、议案、提案也多与此相关。 他说,全面消除贫困在中国历史上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改革开放40余年来,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还是国有公司还是民营公司,都利用它们的增长为消除贫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连续多年参加全国两会的刘汉元介绍,今年全国两会的特点不仅是时间上的延迟,而且是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和特殊时期面对世界各种矛盾关系的处理。 “用什么样的方法能使我们自己更快地发展,用什么样的方法能融合中国的崛起过程和全人类,也许是今年两会共同关心的话题”(完)

【:王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