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61字,读完约9分钟

“必须让同志们继续谦虚、谨慎、请客、不着急的作风。 请一定要让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49年3月,毛泽东在西柏坡的演说

◎西柏坡
西柏坡是太行山中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小山村。 那一年,在全国胜利临近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陕北,于1948年5月26日到达西柏坡。 中国共产党中央五大书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聚集在这里。

从1948年5月到次年3月,西柏坡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在大决战期间成为人民解放军的最高司令部。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第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西柏坡召开,毛泽东主席主持会议,发表了“第一中全会以来的形势和任务”的有名报告。

【关键词】

回到西柏坡

2002年12月5日,就任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仅20天后,胡锦涛冒着雪来到河北省西柏坡进行了调查。 在这里,胡锦涛参观了纪念馆,访问了几个村民,自己付钱吃饭,组织当地干部村民进行了座谈。 胡锦涛在这次不设主席台的座谈会上,重温了西柏坡精神,再次确认了毛泽东当时提出的“两个重要性”。 中央媒体报道后,这引起了广泛和持续的关注。 国内外舆论把这解释为极其符合符号的行为。

53年前,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坐西柏坡,夺取全国政权,从这里前往北京,从“打江山”转移到了“坐江山”。 毛泽东称这次转变为“进入北京加紧考试”,并在“补考”前夕发表了有名的演说。 演说中提到的“两个重要性”、“糖衣炮弹”、“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等,之后数十年成为中国众所周知的语录。

53年后,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再次回到政权的起点,再次重温和再次确认当年的重要性,并警告说当年的考试还在继续。 相隔前后半个多世纪,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变为执政党,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天翻地覆,而且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领袖,胡锦涛此时指向

注意拆除房子,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明确了政权的合法性,在盛世的喧嚣中保持着冷静的忧患意识。 新任总书记担心的是什么? 贫富差距、官员贪污、生态恶化、缺乏信仰等是全党不可避免的问题。

然后在之后的5年里,我看到了全世界“西柏坡精神”在中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宣传。 胡锦涛讲解的重要性被概括为“新三民主义”、“三意识”等,中国共产党“从大众中到大众中”的基本就业途径,对胡锦涛、温家宝也很优秀——为农民讨薪,在矿山度过了新年……记者的统计显示 这种“亲民”的做法使人耳目一新。 此外,中国共产党从多方面加强自身建设,官员积极申报财产制度,铁腕清除贪污高官,从程维高、邱晓华、郑筱宇到陈良宇。

民间曾被称为“胡温新政”,新政始于西柏坡。

2007年9月21日上午8点,中国共产党第17届大会召开不到一个月,中巴从中央党校出发,离开了首都。 车上30多人是地厅级官员,来自全国各地,每个人都是“当权者”。 但是在带队的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张志明教授眼里,这些人都是学习者。 今天,他带领这些学生进行“体验式教育”。 课程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坂村。

在西柏坡,接待工作很有条理。 在西柏坡人看来,这些大厅级官员当然不能成为普通游客,但没有必要太紧张。 西柏坡纪念馆馆长赵贵世说,现在西柏坡每年接待的厅级干部有20多万人。 这种“盛况”的出现,直接关系到事件——5年前的冬天,胡锦涛新任总书记访问了。

胡锦涛:考试还在继续

西柏坡,太行山东麓的一个小村庄,人口至今只有一百人。 西柏坡背太行山,面对滵沱河,叫山清水秀,环境安静。

60年前,中共中央从延安迁到这里,这里成为中共夺取政权前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指挥三大战役,为“坐江山”做好政治思想上的动员和准备,给全党以警醒和警告。 “要继续谦虚谨慎、不傲慢的作风,一定要继续艰苦奋斗的作风”。 “两个重要性”被认为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

毛泽东离开西柏坡半个世纪后,他的继承人再次踏上了这片土地。 2002年12月5日,下雪,来自北京的中巴停在西柏坡纪念馆门口,走下来的是新任总书记胡锦涛。 根据事先的要求,没有口号,没有口号,没有红地毯。 在漫天大雪中,胡锦涛对大家说。 “毛泽东同志说那一年离开西柏坡去北京的时候,去北京考试了。 我们这次来西柏坡是向西柏坡的人学习的! ”。

随后胡锦涛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 解说员观察后,解说说“群众把最后的大米送给子弟兵,把最后的儿子送到部队当子弟兵”,胡锦涛的眼睛湿润了。 那天晚上胡锦涛住在普通的西柏坡酒店。 第二天,又拜访了几个村民。 73岁的村民韩花珍说“总书记没有架子”,和她详细谈谈后,胡锦涛说:“姐姐,以后在招待所一起开会,你们都去好吗? ”。

韩花珍很兴奋,按时赶到会场。 当时参加会议的除村民外,还有曾庆红、刘云山、贺国强等中央领导人,以及当时河北省党委书记白克明、总督按钮茂生等官员。 胡锦涛要求强调不设主席台,只是大家座谈。 胡锦涛演说开创了宗明义,他说,这一行的首要目的是回顾历史,回顾毛泽东的故事,记住“两件重要的事”,“先从自己开始”。

胡锦涛显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赵贵世吃惊地在总书记的讲话中引用了毛泽东当时讲话的原文。 其中关于毛泽东当时对全党的警告,近千字的原文,总书记意外背诵,一句话也不错!

1949年3月23日上午,从西柏坡出发前往北京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入北京加紧考试的日子。” 胡锦涛的谈话中特别提到这件事,说“是意味深长的话”。 后来,他也对今天的人说了同样意味深长的话:今天是这个考试的继续!

总书记的忧患意识

12月7日,中央媒体报道了胡锦涛的西柏坡之行,很快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 世界上最大的政党领导人上任后的第一次旅行被普遍解读为具有极其内涵和强烈的符号性。

“刚成为总书记,回到西柏坡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姿态”。 中央党校党史部副主任谢春涛说,作为总书记,胡锦涛当然明白他个人的一举一动一定受到所有人的关注,对他领导的中央集团来说,他的行动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因此,毫无疑问,西柏坡之行,意味深长。

一位注意者认为这是一次政治寻根之旅,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宣布了党的历史以前传来的尊重和继承。 中央党校建设部副主任张志明教授说:“其实,反映总书记忧患意识的东西在增加。” 张志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十六大文件的前期调查起草,给中央政治局上课。 胡锦涛在担任总书记之前,已经担任了10年的政治局常务委员,熟悉中国的国情,说“我很清楚什么时候应该强调什么”。

胡锦涛的西柏坡的故事中引用了“苦难、玉汝成”、“居安思危、戒奢侈”、“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许多古语。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成绩受到世界瞩目的情况下,许多专家学者称赞中国达到了另一个繁荣期,如果说“进入近代最长的繁荣期”,总书记到底在担心什么? 与“进入北京加快考试”的毛泽东时代相比,胡锦涛领导人中国共产党面临着相似还是不同的问题?

一位注意者认为,胡锦涛不仅看到了中国取得的巨大成绩,而且冷静地看到了改革进入深水区后不可避免的许多课题,回到西柏坡,回归前传达了,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改革的反省。 对于这种说法,张志明教授认为改革的大方向不可动摇,但对于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错误,应该及时总结为“从这个立场出发,反省也是正确的”。 他还弄清楚了。 这次十七大报告的第一部分是29年改革的总结。

对于改革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和遇到的问题,谢春涛教授说最重要的是效率和公平的矛盾。 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扩大、城乡快速发展不平衡、医疗、住房、教育制度改革带来的诸多问题,就是这种矛盾的体现。 劳动者权益不受保护,也是给谢春涛以感慨的一面,“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就业的牵引很少”。 依靠廉价的劳动力贬低了工人的权利和福利。 中央党校的研究结果显示,近十几年来,中国失去了数千万劳动就业岗位。 其原因是普遍的长期加班。

社会快速发展的不均衡也包括人自身的不和谐。 “比如说,更多的自杀现象。 领导干部也同样面临这些问题。 否则,各个地方副职杀正职的极端情况会怎么样? ”。 此外,环境污染、食品质量、国际上新的中国威胁论等作为执政党都是不可避免的。

据外电评论,胡锦涛表示:“不沉溺于盛世,回到当时的起跑线,切实看中国共产党的成绩单,符合中国人民的愿望。”

因此,注意者认为胡锦涛的西柏坡之行是信号,根据海外媒体的评论,中国应该发动“从小和平的革命”。 考虑到此后5年的这次中央赏心悦目的风格,以及民间被称为“胡温新政”的一系列举措,上述评价似乎有合理之处。 因此,也有评论说新政是从西柏坡开始的。

西柏坡人也最先感受到了这种新政之风。 “总书记的许多行为出乎我们的意料”,西柏坡纪念馆馆长赵贵世说,胡锦涛非常安静、和平、亲切。 作为革命的圣地,西柏坡纪念馆收藏了很多国家领导人的题名。 这次赵贵世在习性上提出题辞要求时,意外地被胡锦涛婉拒了。 “总书记微笑着说我这次是第一个来学习的”。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