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86字,读完约6分钟

在距离北川县城数公里的当地被称为“三角”的十字路口的检查站,特别警察和穿着白色防化服消毒、喷洒液体的防疫人员严格遵守。 “5 12”大地震一周后的5月20日,北川县县城对外进行了封城:城里所有人撤退,没有特别通行证的任何人都禁止入内。

6月15日中午,记者在拿到特别许可证后幸运地进城。

车一过关口,路面就像麻花一样摇晃,在那次地震中凹凸不平,散落一地。 从山上滑下来的石头大小几吨,随处可见。 车几分钟就到了二路转弯比较宽的斜坡。 这里是俯瞰北川县城镇的最好地方。 据报道,5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这座城外的高地看到了因地震受到严重破坏的这个城市。 那天,温总理打算离开这里时,突然转过身来,挥手告别成为废墟的这个郡。 之后,他默默地环顾县城,表情凝重。

站在这个高坡上放眼望去,今天的北川县城映入眼帘。 曾经以山清水秀闻名的北川县城,现在变得悲惨了。 隐形伤口,留下了墙。 废墟,整个县城几乎平坦。 原本被两座山抚摸的美丽城市被“5 12”的“造山运动”压垮了。 从前经过城镇的湟河也笼罩在废墟中。 县城南北郁郁葱葱的青山也因那次大地震,在以前的青山中深深地刻下了红褐色光滑的山体裸露的顺山的伤疤。

几分钟后,记者离开了这个陡坡。 车开到最后进入县城的拐角处。 这时正好是中午左右,雨后天晴了。 眼前的路已经成不了路:山石、倒塌的建筑砖石、倾斜的墙壁中露出的水泥钢筋等垃圾在路上堆积了道路障碍物。 我们不得不下车沿着废墟走。

进入街道拐角,斜立在路边的蓝底白字“夏禹上街了”的路标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是繁华的街道,现在墙断了,粗鲁不堪。 宽约7、8米的街道两侧是倒塌大楼,建筑物中裸露的钢筋混凝土,半倒塌或完全倒塌,向东倾斜的民居,办公楼……从斜挂在街道两侧撕裂的大楼颜街墙上的牌匾,这里是北川县委、县政府大院、办公楼。

夏禹上街的路两旁的绿排依然静静地站着,只剩下树枝和叶子,倒塌的建筑物断了几座。 人在街上走着,听不到声音,风挡住了树,树叶也一点也没有摇晃。 用我的照相机拍的咔嗒声在这个空寂寞的小镇上很清脆。

不远的几只流浪狗从破败的大楼里出来,用惊奇和可怜的眼睛静静地看着我这个快客,作为宠物他们已经没有以前主人的宠爱了。 那天地震的时候,可能为埋在废墟里的主人喊完了。 声带早就被撕裂了。 现在我成了假狗。 在离流浪狗不远的地方,一只浑身是泥的天鹅不出声地依偎着走着,茫然的眼神里充满了忧郁。 县里的人是震灾后死亡的死伤者的伤口,幸运的是活着的人已经离开了郊外,留在城市的生灵只有这些家禽家畜,他们眼泪也已经干了,声音已经被称为假人。

曾经吵闹的河北山城已经没有人了,记者只能慢慢地在城堡里走,用视觉的感觉完成这次采访任务。 沿着这条往昔最繁华的街道向东就是这条街的尽头。 前面的十字路口斜立着“金锣巷”“曲山街”的路标,好像在向人们传达这里的骚动。 从几座倒塌的大楼的墙面上刻着字的商店招牌可以推测,那座大楼是餐厅,那座大楼是百货商店和学校。

夏禹上街后,在与金锣巷、曲山街的十字路口,散落着被雨淋湿的衣服和吓跑的人留下的男女鞋。 路边随处可见的是从山上掉下来的石头和倒塌的建筑物里损坏的摩托车和轿车。

纵观城镇,废墟到处可见,下面埋着一万多生灵,接近这个郡当时人口的一半。 现在幸存的人,在封城前被政府转移到北川以外的地方安置和治疗。 在这里,大地震几天后,废墟中不断传出“救命”的声音。 这里也有一万多名救援官兵昼夜来救援。 之后,如果这片废墟没有生命迹象,政府就派遣了数万名防疫者对整个城市进行防疫消毒,不久他们就全部撤退了。 现在,昔日喧嚣的小镇一片死寂,县城的空气体中弥漫着浓浓的消毒水的气味。

从北川县夏禹町的街道尽头回到出城口,在倾斜倒塌的5层住宅楼的阳台上,曾经主人养的几盆花闪闪发光。 30多天没浇水施肥了,但树叶还是很绿,其中钵里开着红花。

北川县,羌族、汉族等民族住过的川北小城已经没有了。 3年后,新北川县的县城被转移到靠近安县的被称为长椅桥的地方,长眠的北川的旧县城作为地震遗迹被保存下来,成为地震博物馆。

(四川北川2008年6月16日电)
中国新闻社,简称“”,是以中国对外报道为第一信息业务的国家级通讯社,以台湾港澳同胞、海外华侨中国人和与其联系的外国人为第一服务对象

经刘少奇命名,1952年10月1日由中国情报界和华侨界名人成立。 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廖承志是创立者和领导。 发起者是金仲华、胡锦之、洪丝丝等文化界、情报界的名人。 有名的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担任了第一任社长。 的前身是1938年在周恩来的参与策划下,进步文化人范长江、胡诚之等成立的爱国进步情报机关——国际情报社。 承担的职责有对外情报报道的国家级通讯社、世界华文媒体新闻总汇、国际通讯社。 要履行职能,首先有四种形式。 一种是以前传达的形式的报道,包括复印件、照片通稿、专题报道等。 二是新形式的报道,主要是网络、新闻、视频、手机邮件等。 三是海外中文报纸的提供。四社刊。

目前员工2000人,总部设在北京,拥有46家国内外分公司。 在北京、纽约和香港设立新闻中心。 建立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信息新闻发布系统,每天24小时全天候向全世界发布复印、照片、互联网、视频、手机邮件等各种信息新闻产品,顾客和合作伙伴遍布全球

亚洲最早上网的中文媒体chinanews于1995年在香港成立。 1999年1月1日,总公司在北京开设了中国信息网,简称“中新网”。 中新网继承的传统风格追求“快速、平实、客观、理性、专业、高雅”,在众多平面媒体投稿中具有独特的特征。 中新网是中国重要的信息网站也是世界中文网络原革新闻报道的最重要的文案供应商。 2000年1月1日创刊的《中国信息周刊》是目前中国最有名的时政周刊之一,用英、日、韩、意等4种外语出版了5种版本。 以其敏锐、深度、敏锐、独特的精神坐标在国内的信息周刊杂志中有着独特的特征,其个性化标签是“影响很大的人”,鲜明地刻在网民心中。

每两年主办一次“世界华文媒体论坛”,是世界最大规模的华文媒体领袖峰会,从2001年开始连续举办了6次。 在2009年第五届论坛期间,在提案下成立了以“服务、交流、平等、共赢”为宗旨的“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目前联盟有34个国家和地区的304个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