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1字,读完约4分钟

北京5月22日电题:世界和新型冠状病毒长时间共存,中国该怎么办?

作者王庆凯贺敕清

由新冠引起的肺炎什么时候结束? 正是“世界之问”。 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恩近日表示:“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永远不会消失。 世界必须做好与此共存的觉悟”。 与迈克尔·瑞恩相似的看法并不少见。 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也表示,新冠引起的肺炎有可能转移到慢性疾病,像流感一样与人类共存。

新型冠状病毒长期存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很多变化。 中国应该为此准备什么? 在这里,参加全国两会的政协委员、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有话要说。

寻求布局:完整的预防控制政策设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解决是世界各国长期以来面临的重大挑战。 这次疫情,中国不懈努力比较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迅速发展,为世界公共卫生安全做出了贡献。 但不可否认,这次疫情也暴露了一点短板。

要做好长期与新型冠状病毒共存的准备,首先要从政策设计层面,即完全的公共卫生制度体系着手。

王辰提出了三个建议:在医学教育方面,建立真正吸引优秀人才的机制。 在医学研究方面,在构建国家医学研究大结构的国家级医学研究机构的疫情对策方面,必须建立医防结合、医防融合的疫情对策机构。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表示,健全的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需要法律支持。 这是因为有必要完善法制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应急法治的保障。

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理念、机构设置等调整很大,法制建设没有及时修订和调整,有些法律条款已经落后。 皮剑龙认为,下一步更新和修改现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法律规范,也可以以司法解释形式引用到相应的行业。

他还说,应该加快地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立法事业,地方政府在地产上合适,应该推进地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规范的制定。 中央要加强对地方立法的技术指导。

粮食储备:充足的医疗物资储备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中国建立了医疗物资储备制度体系,在应对历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疫情前期,全国许多医疗防护物资急需,口罩、杀人用品等严重不足,非法商人抬高物价,进行非法经营,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医疗物资储备制度在应急管理中的不足。

湖北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医疗器械有限企业理事长于清明目前正在规划和建立科学更高水平、更优质、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国家医疗物资储备体系,建立全国防疫物资统一调度机制,进行预防管理

他提出建立多层次医疗物资储备体系,迅速发展中央储藏、地储、个性化储备相结合的模式。 结合经济水平、人们活动等因素,完善增加中央和地区储备预算的医疗物资供应链体系建设,实时监视储备药品、医疗器械和占用资金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大量购买紧急物资。 同样来自湖北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何大春要就这个建议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应急采购管理系统和采购管理制度,利用新闻化技术在国家一级构建统一的电子化平台。 这对处理重大疫情灾害发生时物资的“紧急”和“不足”问题极为重要。

心理战:学习与疾病共存

史学家认为大流行病一般存在医学和社会学两种意义上的“终结”。 现在世界各国在加速病毒疫苗和特效药的开发时,帮助人类不要害怕疾病也很重要。

也就是说,大流行结束了不是我们征服了疾病,而是厌倦了恐慌模型,学会了与疾病共存。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众对新冠肺炎的进一步认识和自身的心理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全国政治协商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曾芳认为,通过前阶段的疫情预防管理实践,民众也开始认识到新冠引起的肺炎是可以防治的。 所以,必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正确看待病毒和人类长时间共存的可能性,“放心不怕”。

人类不是第一次,肯定不是面对未知疾病的最后。 曾芳说,每次经历瘟疫都是对个人抵抗力的考验。 在与病毒长时间共存的可能性下,最重要的是增强自己的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度运动,积极防护。

另一方面,疫情也是对社会组织能力和治理能力的一次检验。世界范围内疫情仍在蔓延,中国新冠肺炎的阴霾尚未散去,我们当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沉稳应对这场关乎人类共同命运的大考。(完) 【: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