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28字,读完约5分钟

北京4月6日电题:全球战疫,习近平表现出中国的“同感心”

作者钟三屏

由新冠引起的肺炎疫情在很多国家蔓延,它不仅成为世界共同的挑战,还再次强调各国在制度、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显着差异。 如何在尊重各国不同国情、理解不同“打法”的基础上,形成全球疫情最强大的力量,是一个课题。

从国内动员到国际合作,从双边外交到多边舞台,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以世界疫情时的一系列动作,展示了中国的解题构想——在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总是保持着推己、转换人、思考的“同理心”,而不是心。


4月5日,中国政府赴菲律宾抗疫医疗专家组一行12人抵达马尼拉,同机运抵的还有12吨中国援菲抗疫物资。图为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右六)和菲律宾外长洛钦(右七)出席在机场举行的物资交接仪式。 发 中国驻菲律宾使馆 供图

——站在中国看世界,这个“同感心”首先是“心比心”,设想理解他国的心情和状况。

在习近平与多边首脑的对话中,“共鸣”成为关键词。 他对德国总理默克尔说:“现在德国面临着疫情的严峻挑战,中国人民有同感。” 他对韩国总统文在寅说:“瘟疫没有国界,世界各国是告别的命运共同体,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韩国方面现在遭受的瘟疫和困难有同感。”

相互“理解”也是习近平与世界交流的一个重点。 另一方面,在与古巴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交流时,感谢对方对中国及其疫情对策的“理解”。 另一方面,他向美国总统特朗普、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等表示了对这些国家困难状况和严峻形势的理解,尽力提供支持和支持,并对英国首相约翰逊说:“我相信战胜瘟疫会加深中英相互理解。”

他的国家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选择并肩作战,隔岸观火,还是同舟共济,还是幸好为灾害高兴。 从中国的回答来看,无论是“共鸣”还是“理解”,这些朴素的外交语言都代表着习近平增进国家与国家、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信息表达,共同治疗疫情创伤的努力,加深了国家之间战争疫情合作的基础。


——站在中国放眼世界,这种“共鸣”也体现在“推开别人”上,与国际社会开展着建设性的合作。

在中国疫情对策最困难的时期得到过世界的巨大援助,在国际疫情蔓延的今天,习近平向世界传达了“中华民族是感谢、投桃报李的民族”。 在与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的交流中,他呼吁携手提高最严密的共同防卫互联网,经过10多次中国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从新闻共享到病毒检查、物资供给到疫情趋势预测,他 从地区公共卫生紧急联系到世界公共卫生安全,他提出了建议,更加积极地推进了。

根据中海外交部3月26日公布的数据,中国已经向80多个国家、世卫组织、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紧急援助,向世卫组织提供2000万美元的捐款,支持疫情应对国际合作,派遣跨国专家小组支持疫情应对

这些努力有利于国际社会抵抗疫病,也有利于降低疫病的海外进口风险,加强来自本国的不容易的抗疫病成果,“同感心”集中在中国和世界的战争疫病上。 对国际社会来说,“共鸣”还是抗干扰能力强的“良药”。 舆论场合也有污名化“摇锅”他人,想与他国合作抗击疫情的论调,也出现了“寻求抵抗疫情的领导权”“慷慨政治”的极端发言。 如果多一点“共鸣”,少一点“私心”和“口水战”,国际合作价格就会显着下降。

——站在中国看世界,这种“同感心”也出现在“转换思维”中,及时应对外界的关心,合理地表达中方的关心。

在双多边舞台上,习近平很快向世界介绍了中国抗击疫情的第一手经验和进展。 “中方已经建立了新冠防治肺炎疫情网络上的知识中心,向所有国家开放”、“希望与各国共享预防管理的有益方法,开展药物和疫苗的共同研发”、“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开发原料药、生活必需品、防疫物资等 “公共卫生系统薄弱,必须迅速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应对能力”,这些表现是国际社会直接关心的热点问题。

而且,对于关系到中国核心利益的重要问题,习近平坦率地表示了关心和中方的需要。 在中国公民特别是与留学生比较集中的英美等国家领导人的信息表现中,他强调了对方国家希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维持这些人员的“健康安全和正当权益”“生命安全和健康”。 据报道,现在中方增加了临时航班,确实为困难的海外学子回国提供了方便。

通过共鸣回应外部的关心,中国表现出了“共鸣心”。 为了表明中方的关心,呼吁其他国家采取行动,相关国家也有必要发出“同感心”,加深理解,扩大共识。

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在《共鸣文明》一书中呼吁在危机四伏的世界中建立共鸣文明的全球意识。 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拥有“同理心”都不是“高调”,而是危机证实的必然选择。 克服意识形态的隔阂,抛弃制度和社会偏见,包容历史文化,互相视为命运共同体的一员,人类可以凝聚战胜瘟疫的最强大力量。 (完)

【:罗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