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05字,读完约2分钟

广州老赵遇到了上个月他工作的公司倒闭,在别的工厂就业的烦恼。 办理劳动保险时,新机构要求他补充一年的养老、医疗、劳动灾害等保险.之后,他根据去年年底广州市的相关政策,以前的公司经营困难,可以延缓社会保障,但该公司倒闭后受害的是他自己 有些公司没有破产。 员工的医疗保险卡不能采用。 原因也是公司的借口利益不好。 上司坦率地说一年不支付社会保险,另外,如果有政策规定的话可以缓和社会保险。
本来是为了帮助公司渡过金融危机的政策,为什么要让工人无辜牺牲呢? 对相关政府部门来说,延缓社会保障的政策在执行中发生了什么?

第一,一些政府机构不仅半年的宽限期非常麻木,还故意将“宽限”定为“免交”,当初政策的“半年”限制竟然成了纸空文。 对社会保障征收部门来说,即使公司破产,也有责任根据法定手续,存入未支付的员工社会保障,连接员工的个人账户。 不做该做的工作,最终不仅把政策变成了“无宽限期、无宽限期”的无底坑,还把员工的社会保障账户变成了死门。

其二,在中央政策的前提下,各地出台的“减交”政策也无视劳动者应有的利益。 广州市为了让公司消除困难,不仅允许公司缓和社会保障,还调整了缴费的比例。 虽然为公司减少了负担,但在社会保障问题上,公司和员工的好处受到限制。 公司的负担减轻了,但员工的负担反而有可能加重。 没有规定各自负担的比重。 公司把已经减轻的负担转嫁给员工该怎么办? 个人账户的钱少了,影响了将来的社会保险待遇,员工该怎么办?

因为实施公司“缓交”政策,个体账户需要自费续交公司欠下的社保费才能转入新单位。人们不禁要问:国家扶持公司的政策,为什么却伤害了劳动者?国家拿出了这么大的财力,最终便宜了谁?政策出台,为什么只有人为公司“雪中送炭”,却没人盯着无良老板的无尽贪婪?没人想着劳动者的好处应该怎么保障?做了第一步,不想第二步,没有一个系统化思路,无疑是此事带给社会的最深刻教训。 马龙生
不自然了谁